七千里路古与今 追寻西北风和情
——上海市信息协会组团赴甘肃考察散记(二)
(听此文章,请打开音响,左键单击 http://www.tudou.com/programs/view/tU-lIAThbNU/ 网址)
姚 祥 华
上期章节标题回放:
引 子
车轮滚滚向西行 一路交流溢欢欣
民族瑰宝莫高窟 全球遗产千佛洞
沙漠奇观鸣沙山 万漠一绿月牙泉
* * * * * * *
嘉峪山麓耸雄关 天下第一扼咽喉
车身上标有“敦煌文化之旅”字样的大巴载着“流动家庭”驶离敦煌地区,向东挺进。
在途经隐约可见书有***语录的“道德楼”古建筑后,随即嘉峪关市驻沪联络处副主任陈学军登上了大巴,热情的陈主任将全程陪同上海来客游览参观嘉峪关。车在一片稀疏的树林下停住。一出车门便感到太阳一手遮天、地温灼热逼人。抬头前望,只见威武的棕黄色的古城堡和古城墙展现在眼前,它就是“天下第一雄关”——嘉峪关,“家庭人员”哪顾得在树荫下遮阳,顶着骄阳直奔关下。
嘉峪关是万里长城最西端的险要关隘,历史上被称为“河西咽喉”。在无边无际的戈壁沙滩上,在西北苍茫的天穹下,赫然屹立着这一不倒的险关,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观。此关始建于明洪5年,距今已近650年。因城在嘉峪山麓,故得名嘉峪关。整个关地有内城、瓮城、外城三重城廓。在城关的最高端,挂有“天下第一雄关”的巨匾,这是留影的必到之处。此城关城内有城,城外有壕,形成易守易攻的军事防御体系。房产行业的同志以专业的眼光,对古人精堪的构筑赞叹不己。我们登城站在垛墙边四处展望:蓝天白云下,主城战壕和古城残骸尽收眼底,我们都油生当年保家卫国的豪感。再四处远眺:不远处有巍巍的祁连雪峰和马鬃山,使我们腾升祖国江山如此妖娆的美感。同志们在城楼上上下下、前前后后把景看个透。这种运动量、这种灼热的天气,要是在上海,必定汗流浃背。但奇怪的是,在皮肤上未见滴汗,这大概是“戈壁滩现象”吧。
嘉峪关的魂和力、壮和美,使人有感:雄关稳耸戈壁滩,双臂牵着两山巅;一望天上洁如洗,扼住咽喉谁敢颠。
以钢兴城数酒钢 半百沧桑展奇葩
在嘉峪关的东南侧有一新兴的中等工业城市——嘉峪关市。城市有一大型企业——“酒泉钢铁公司”。陈主任介绍说,嘉峪关市以关得名,以钢而兴。
酒钢,建于大跃进年代的1958年。其历经市场的洗牌淘沙、历经近50年的沧桑变化,已发展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钢材生产基地。
参观酒钢,是我们的重要一课。大巴驶入厂区,只见道路宽敞,绿树成荫。我们在银灰色的大楼前下车,穿过各色彩旗、绕过镶嵌有“生产指挥控制中心”铜字的地标,进入宽敞大厅,顺着电梯而上,迎面瞧见面积约2百多个平方米、四周玻璃封闭的、圆形的“中央控制中心”。往里定神:可见人、不闻声,人员少、仪器多,大屏幕上闪烁着各类数字。据介绍,酒钢已发展到除当地嘉峪关的总基地外,还有山西翼城和兰州榆中两处异地钢厂的分基地。中央控制中心就是坐镇总基地,控制三基地的“头脑”。
戴上酒钢头盔,参观钢铁车间,这又是一番新鲜滋味。车间是个“巨无霸”,长约800余米,宽约百来米。我们登上参观者专用高架通道,边走边观摩。通道下边,是加工流水线:熔炼、压轧、输送、切割、卷装、打包……环环扣紧。通道旁边,是各类展牌,有设备业务技术介绍,有生产安全管理制度,还有很大的电动操纵室。通道上边,是巨大的行车,来回抓放重重的物料。火红钢条在下面穿越,高温随即向上咄咄逼来。车间内人数不多的工人,穿戴制服头盔,在流水线旁全神监察。车间内没有粉尘,噪声不大,地无杂物。车间里凡有坑的就有栏,凡有轮的就有罩,这些安全防护装置,还以黄黑两漆间隔涂刷予以明示。车间大墙上还挂有“生命至高无上,安全责任为天”,“人、钢铁、环境协调发展”等大标语,难怪曾观摩过上海宝钢的同志说:“酒钢的管理绝不亚于宝钢”。
酒钢,现已形成从“采、选、烧”到“铁、钢、材”完整配套的钢铁工业生产体系,并形成以钢铁为主,集火力发电、机械制造、钢结构制作等为一体的多业并举,跨地区、跨行业、跨所有制的新格局。
酒钢,已成为西北工业的一奇葩。
雄关迈步大广场 百桌千客夜排档
嘉峪关市,以关得名,以钢而兴。从市中心的雄关广场便可感知这“两以”的魅力。
雄关广场,有三个特点:一是大。它由东西两广场姐妹式组成。各有约四、五个足球场大小。一市民说:“甘肃省府所在地兰州的大广场也PK不过嘉峪关广场”。二是特。西广场的西端有一高高的标志性场标。在奔马、地球、城关模型下的场标主体上,刻有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——嘉峪关”的字样,它是西广场的点睛之作。东广场的南侧有一名为“雄关千秋”的艺术长墙。艺术长墙略显弧形,长125米,高约3—4米,厚近1米。长墙由花岗岩两面浮雕或半浮雕后镶接而成。雕刻的图案,粗犷豪放。图案由骆驼群、马群、耗牛群、隘关造型和钢铁工人组成。钢铁工人的雕刻图案尤为夺目可人。这一艺术长墙是东广场的镇场之宝。三是美。广场里边,脸上洋溢灿烂笑容的市民,在漫步、在锻炼。广场周围,有多彩多姿的高楼。广场远处,有起伏丽猗的山峦。广场的近景、中景、远景构成了一幅祖国西北祥和美妙的画卷。
大、特、美的雄关广场,是嘉峪关市的一个缩景。嘉峪关市是古代城关与今朝酒钢的得宠儿。
陪同的陈主任推荐说,嘉峪关市的夜排档肉串闻名西北,享誉中华,不去排档太遗憾。为了亲身感受西北这一独特的饮食文化。傍晚,大家到市内最大一处排档采点。
这夜排档果然名不虚传。它大。它在公路人行道的里侧,纵深20来米,绵延2百来米。它多。几十个穿戴白制服白帽子的男摊主掌锅,家属在边上配料、跑堂。几百张桌子一字儿排开,千余个食客密密麻麻坐在席边。不少标有某某字号的店旗随风飘扬。它亮。星星点点的各式亮灯,把这一街区照得赛如白昼。它闹。锅瓢声、吆喝声、发拳声不绝于耳。它香。香味、辣味、烟味交织在一起袭鼻而来。当然香味独占鳌头。这大、多、亮、闹、香织成一道特殊的风景线。我们挑了一处,但因客人“爆满”,摊主只能在最里档绿化边上帮我们搭起 “加座”。不一会儿牛、羊的肉和内脏串端上,肉串虽然很诱人,但大概是“不识好货”和“水土不服”的原因,很多人只是尝了一点就作罢。难怪摊主惋惜地说:“上海人不会吃,要是当地一二个大汉,就可把你们所点的肉串全部消灭掉。”据观察,食客除了八方旅客外,大多是当地老乡。西北老乡会干肯干,憨厚朴实,吃苦耐劳,当然在饮食方面也体现与之对应的豪爽,夜排档当然成为他们工后“知己千串少”,“潇洒吃一回”的好去处。
见识西北夜排档,是见识西北风土人情的一个良机,也是拉近与西北人距离的一个契机。
千年卧佛大佛寺 古街洋街金张掖
大巴继续东行。傍晚,“流动家庭”在张掖市歇宿。
张掖市,位于河西走廊中部,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。公元前12年,由汉武帝派遣霍去病西征,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,取“断匈奴之臂,张中国之腋(掖)”之意而得名。古称“金张掖”,后改名为甘州,连同酒泉市古称肃州,甘肃之名就来源于此。张掖的电力大厦是我们的宿住处,大厦外高高悬挂着红底白字的大横幅,上书“热烈欢迎上海市信息协会赴甘肃张掖考察团下榻电力宾馆”25个大字。这使我们都有一阵宾至如归的好感。
位于张掖西南隅的大佛寺,是西夏的建筑遗存,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名胜古迹,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,又是张掖的标志性建筑,它素有“塞上名刹、佛国胜境”的誉称。很多中外名人都慕名前来参拜。
我们的部分同志,仰名而去,穿越“佛恩护佑”的牌匾,只见古树参天,古建林立,碧草成荫,环境幽美。寺内有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。可惜我们参观时,卧佛正被维修,四周布有脚手架。但透过铁架,依然清晰可见卧佛的神态。卧佛安睡在大殿正中1.2米高的佛坛之上,身长34.5米,肩宽7.5米,耳长4米,脚长5.2米。中指就能平躺一人,耳朵能容9个人并排而坐。卧佛金装彩绘,形态逼真,视之若醒,呼之却寐。我们为古代华人的聪颖而自豪,我们为代代张掖人为保护名胜古迹作出的不懈努力而喝采。
漫步张掖市中心,它的街市建设,足以让人感知:古而不朽,放而不乱。
一条仿古街。这条仿古商业街,长约一公里,所有两侧房屋、店面、店招、店设都以古代甘州街景为蓝本,修古如古、修旧如旧,错落有致,各有特色。人们游览此街,似乎从时间隧道又回到了当年丝绸之路的商业驿站。
一条仿洋街。这条仿洋商业街,长约800米,路面较宽。这里集欧美主要国家的典型建筑。法式英式意大利式、德式荷式墨西哥式,圆顶尖顶倾斜型顶……万国建筑争奇斗艳。人们游览此街,似乎从空间隧道又跃到了当地异国他乡的贸易圣地。
张掖人把传统和时尚,把民族和国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聚了人气,积了财气,并正努力打造一个新的金张掖。
(待续)
本文刊于《上海市信息协会通讯》2006年第8期
若要浏览本人考察甘肃的相关录象、录音和照片,请点击:
“我的播客”网站 http://tudou.com/home/yxh61、
“我的相集”网站 http://yxh61.photo.163.com
——上海市信息协会组团赴甘肃考察散记(二)
(听此文章,请打开音响,左键单击 http://www.tudou.com/programs/view/tU-lIAThbNU/ 网址)
姚 祥 华
上期章节标题回放:
引 子
车轮滚滚向西行 一路交流溢欢欣
民族瑰宝莫高窟 全球遗产千佛洞
沙漠奇观鸣沙山 万漠一绿月牙泉
* * * * * * *
嘉峪山麓耸雄关 天下第一扼咽喉
车身上标有“敦煌文化之旅”字样的大巴载着“流动家庭”驶离敦煌地区,向东挺进。
在途经隐约可见书有***语录的“道德楼”古建筑后,随即嘉峪关市驻沪联络处副主任陈学军登上了大巴,热情的陈主任将全程陪同上海来客游览参观嘉峪关。车在一片稀疏的树林下停住。一出车门便感到太阳一手遮天、地温灼热逼人。抬头前望,只见威武的棕黄色的古城堡和古城墙展现在眼前,它就是“天下第一雄关”——嘉峪关,“家庭人员”哪顾得在树荫下遮阳,顶着骄阳直奔关下。
嘉峪关是万里长城最西端的险要关隘,历史上被称为“河西咽喉”。在无边无际的戈壁沙滩上,在西北苍茫的天穹下,赫然屹立着这一不倒的险关,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观。此关始建于明洪5年,距今已近650年。因城在嘉峪山麓,故得名嘉峪关。整个关地有内城、瓮城、外城三重城廓。在城关的最高端,挂有“天下第一雄关”的巨匾,这是留影的必到之处。此城关城内有城,城外有壕,形成易守易攻的军事防御体系。房产行业的同志以专业的眼光,对古人精堪的构筑赞叹不己。我们登城站在垛墙边四处展望:蓝天白云下,主城战壕和古城残骸尽收眼底,我们都油生当年保家卫国的豪感。再四处远眺:不远处有巍巍的祁连雪峰和马鬃山,使我们腾升祖国江山如此妖娆的美感。同志们在城楼上上下下、前前后后把景看个透。这种运动量、这种灼热的天气,要是在上海,必定汗流浃背。但奇怪的是,在皮肤上未见滴汗,这大概是“戈壁滩现象”吧。
嘉峪关的魂和力、壮和美,使人有感:雄关稳耸戈壁滩,双臂牵着两山巅;一望天上洁如洗,扼住咽喉谁敢颠。
以钢兴城数酒钢 半百沧桑展奇葩
在嘉峪关的东南侧有一新兴的中等工业城市——嘉峪关市。城市有一大型企业——“酒泉钢铁公司”。陈主任介绍说,嘉峪关市以关得名,以钢而兴。
酒钢,建于大跃进年代的1958年。其历经市场的洗牌淘沙、历经近50年的沧桑变化,已发展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钢材生产基地。
参观酒钢,是我们的重要一课。大巴驶入厂区,只见道路宽敞,绿树成荫。我们在银灰色的大楼前下车,穿过各色彩旗、绕过镶嵌有“生产指挥控制中心”铜字的地标,进入宽敞大厅,顺着电梯而上,迎面瞧见面积约2百多个平方米、四周玻璃封闭的、圆形的“中央控制中心”。往里定神:可见人、不闻声,人员少、仪器多,大屏幕上闪烁着各类数字。据介绍,酒钢已发展到除当地嘉峪关的总基地外,还有山西翼城和兰州榆中两处异地钢厂的分基地。中央控制中心就是坐镇总基地,控制三基地的“头脑”。
戴上酒钢头盔,参观钢铁车间,这又是一番新鲜滋味。车间是个“巨无霸”,长约800余米,宽约百来米。我们登上参观者专用高架通道,边走边观摩。通道下边,是加工流水线:熔炼、压轧、输送、切割、卷装、打包……环环扣紧。通道旁边,是各类展牌,有设备业务技术介绍,有生产安全管理制度,还有很大的电动操纵室。通道上边,是巨大的行车,来回抓放重重的物料。火红钢条在下面穿越,高温随即向上咄咄逼来。车间内人数不多的工人,穿戴制服头盔,在流水线旁全神监察。车间内没有粉尘,噪声不大,地无杂物。车间里凡有坑的就有栏,凡有轮的就有罩,这些安全防护装置,还以黄黑两漆间隔涂刷予以明示。车间大墙上还挂有“生命至高无上,安全责任为天”,“人、钢铁、环境协调发展”等大标语,难怪曾观摩过上海宝钢的同志说:“酒钢的管理绝不亚于宝钢”。
酒钢,现已形成从“采、选、烧”到“铁、钢、材”完整配套的钢铁工业生产体系,并形成以钢铁为主,集火力发电、机械制造、钢结构制作等为一体的多业并举,跨地区、跨行业、跨所有制的新格局。
酒钢,已成为西北工业的一奇葩。
雄关迈步大广场 百桌千客夜排档
嘉峪关市,以关得名,以钢而兴。从市中心的雄关广场便可感知这“两以”的魅力。
雄关广场,有三个特点:一是大。它由东西两广场姐妹式组成。各有约四、五个足球场大小。一市民说:“甘肃省府所在地兰州的大广场也PK不过嘉峪关广场”。二是特。西广场的西端有一高高的标志性场标。在奔马、地球、城关模型下的场标主体上,刻有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——嘉峪关”的字样,它是西广场的点睛之作。东广场的南侧有一名为“雄关千秋”的艺术长墙。艺术长墙略显弧形,长125米,高约3—4米,厚近1米。长墙由花岗岩两面浮雕或半浮雕后镶接而成。雕刻的图案,粗犷豪放。图案由骆驼群、马群、耗牛群、隘关造型和钢铁工人组成。钢铁工人的雕刻图案尤为夺目可人。这一艺术长墙是东广场的镇场之宝。三是美。广场里边,脸上洋溢灿烂笑容的市民,在漫步、在锻炼。广场周围,有多彩多姿的高楼。广场远处,有起伏丽猗的山峦。广场的近景、中景、远景构成了一幅祖国西北祥和美妙的画卷。
大、特、美的雄关广场,是嘉峪关市的一个缩景。嘉峪关市是古代城关与今朝酒钢的得宠儿。
陪同的陈主任推荐说,嘉峪关市的夜排档肉串闻名西北,享誉中华,不去排档太遗憾。为了亲身感受西北这一独特的饮食文化。傍晚,大家到市内最大一处排档采点。
这夜排档果然名不虚传。它大。它在公路人行道的里侧,纵深20来米,绵延2百来米。它多。几十个穿戴白制服白帽子的男摊主掌锅,家属在边上配料、跑堂。几百张桌子一字儿排开,千余个食客密密麻麻坐在席边。不少标有某某字号的店旗随风飘扬。它亮。星星点点的各式亮灯,把这一街区照得赛如白昼。它闹。锅瓢声、吆喝声、发拳声不绝于耳。它香。香味、辣味、烟味交织在一起袭鼻而来。当然香味独占鳌头。这大、多、亮、闹、香织成一道特殊的风景线。我们挑了一处,但因客人“爆满”,摊主只能在最里档绿化边上帮我们搭起 “加座”。不一会儿牛、羊的肉和内脏串端上,肉串虽然很诱人,但大概是“不识好货”和“水土不服”的原因,很多人只是尝了一点就作罢。难怪摊主惋惜地说:“上海人不会吃,要是当地一二个大汉,就可把你们所点的肉串全部消灭掉。”据观察,食客除了八方旅客外,大多是当地老乡。西北老乡会干肯干,憨厚朴实,吃苦耐劳,当然在饮食方面也体现与之对应的豪爽,夜排档当然成为他们工后“知己千串少”,“潇洒吃一回”的好去处。
见识西北夜排档,是见识西北风土人情的一个良机,也是拉近与西北人距离的一个契机。
千年卧佛大佛寺 古街洋街金张掖
大巴继续东行。傍晚,“流动家庭”在张掖市歇宿。
张掖市,位于河西走廊中部,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。公元前12年,由汉武帝派遣霍去病西征,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,取“断匈奴之臂,张中国之腋(掖)”之意而得名。古称“金张掖”,后改名为甘州,连同酒泉市古称肃州,甘肃之名就来源于此。张掖的电力大厦是我们的宿住处,大厦外高高悬挂着红底白字的大横幅,上书“热烈欢迎上海市信息协会赴甘肃张掖考察团下榻电力宾馆”25个大字。这使我们都有一阵宾至如归的好感。
位于张掖西南隅的大佛寺,是西夏的建筑遗存,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名胜古迹,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,又是张掖的标志性建筑,它素有“塞上名刹、佛国胜境”的誉称。很多中外名人都慕名前来参拜。
我们的部分同志,仰名而去,穿越“佛恩护佑”的牌匾,只见古树参天,古建林立,碧草成荫,环境幽美。寺内有亚洲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。可惜我们参观时,卧佛正被维修,四周布有脚手架。但透过铁架,依然清晰可见卧佛的神态。卧佛安睡在大殿正中1.2米高的佛坛之上,身长34.5米,肩宽7.5米,耳长4米,脚长5.2米。中指就能平躺一人,耳朵能容9个人并排而坐。卧佛金装彩绘,形态逼真,视之若醒,呼之却寐。我们为古代华人的聪颖而自豪,我们为代代张掖人为保护名胜古迹作出的不懈努力而喝采。
漫步张掖市中心,它的街市建设,足以让人感知:古而不朽,放而不乱。
一条仿古街。这条仿古商业街,长约一公里,所有两侧房屋、店面、店招、店设都以古代甘州街景为蓝本,修古如古、修旧如旧,错落有致,各有特色。人们游览此街,似乎从时间隧道又回到了当年丝绸之路的商业驿站。
一条仿洋街。这条仿洋商业街,长约800米,路面较宽。这里集欧美主要国家的典型建筑。法式英式意大利式、德式荷式墨西哥式,圆顶尖顶倾斜型顶……万国建筑争奇斗艳。人们游览此街,似乎从空间隧道又跃到了当地异国他乡的贸易圣地。
张掖人把传统和时尚,把民族和国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,聚了人气,积了财气,并正努力打造一个新的金张掖。
(待续)
本文刊于《上海市信息协会通讯》2006年第8期
若要浏览本人考察甘肃的相关录象、录音和照片,请点击:
“我的播客”网站 http://tudou.com/home/yxh61、
“我的相集”网站 http://yxh61.photo.163.com